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聚焦 > 正文

天天简讯:海山时评丨因地制宜激活“低产地”

2023-06-19 09:02:25 来源:舟山网


【资料图】

展茅街道黄杨尖村虞家湾实施“旱改水”项目,将把30亩低效旱地改造成鱼稻共生的水田,并结合生态、景观等元素,为乡村旅游增添新景致(舟山日报12日报道)。这一实践证明:因地制宜激活“低产地”的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
一些土地之所以成为低产地,固然有肥力不足等客观原因,但与人们的思维定式也不无关系。黄杨尖村的干部们原先对那些耕种效益低下的旱地一筹莫展,经过外出考察、把脉问诊后,才找到了因地制宜激活土地的良策妙方。改造后的虞家湾梯田,不仅能鱼稻共生,还能实现以稻养鱼、以鱼肥稻的鱼稻共济,有望成为一块“样板地”。这也说明,所谓的低产地只是一个相对概念。如今科技日益发达,乡村多业并举,每一块土地都可因地制宜得到改造利用,尽可能地释放“共富效益”。

海岛土地资源稀缺,因地制宜激活每一寸土地,不仅事关农村丰收、农民共富,也事关整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。近期,我市“打开围墙”整治环境,使大片闲置土地变成了花海彩林,平添了各种实用的服务功能,不失为全市土地资源亩均效益的一次大提升。让更多土地体现价值、发挥效益,还需不断地举一反三、充分挖潜,也须不断地解放思想、探索创新。

标签:

上一篇:胡国鹏:三季度市场风格如何演绎?_当前视讯
下一篇:最后一页